带毒的花蚊子卷土重来中国,它究竟从哪来?为何会令人闻风丧胆?

来源:hao123百家号     时间:2022-04-12 13:42:31

综述

如今天气开始逐渐变热,小编家中竟然已经开始出现嗡嗡乱飞的蚊子了。

每到这个时节的夜晚,总是痛苦陷于被蚊子搅得不得好眠或者关窗房间不透气的纠结之中(寒舍之中并未安装纱窗),最后还是决定拿出蚊香液,与其做抗争。

不过总的来说,现在要比以前要好上许多了,城市整洁度的提高,以及植物的规划,让蚊子的数量少了一些,但仍旧无法从根源上消灭这种可恶的生物。

那时候“花蚊子”无疑是最让人痛恨的一种蚊子,它们的毒性似乎很强,被咬之后总是让人氧到无以复加,那么这种花蚊子究竟是什么呢?

可恶的花蚊子

从生物学的角度上来说,花蚊子的学名叫作白纹伊蚊,其最显著的特征便是身上的白色条纹,相比于普通的灰色蚊子更加醒目。

白纹伊蚊是一种变态发育的昆虫,需要经历卵、幼虫、蛹最后成为成虫的过程,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具体体现在哪呢?

一般蚊子比较喜欢将卵产在水中,很依赖这样的环境,一旦水环境干涸了,幼虫便会死亡,而这种蚊子竟然进化出了一种休眠的状态,类似于病毒和种子一样,遇到不适合的环境就会停止生长,等到有水的时段便会复苏。这种机制导致它们几乎无处不在。

而且更令人头痛的是,普通的蚊子因为畏光,只有暮色降临的时候才会出来活动,而它们似乎全天无休,不论白天还是夜晚都能看到它们活跃的身影,甚至可以说,白天的它们才是原形毕露,更加兴奋。

而像是凉亭、水池边,这种夏日凉爽之地,必然有它们的存在,简直让人深恶痛绝。

从体型上来看,花蚊子往往比普通蚊子要大上一个个头,相应的毒素也要更胜一筹,更加尖利的口器能够突破重重障碍,无论多厚的脂肪都能攻破,直至人类鲜美的血管。

不过加大码的体型并没有拖累它们的敏捷程度,可以说其转弯迂回能力更强了,这样的结果就导致,你很容易就会中招,而强烈的毒素让你疼痛难忍,甚至还会引发一些疾病。

这种蚊子是传播黄热病、寨卡病毒等许多疾病的一把“好手”,让人防不胜防,根据数据显示,在2014年出现了2万7千例的登革病毒,造成了许多死亡。

竟然是入侵物种?

让很多人想不到的是,这种强悍的蚊子,竟然不是中国本土的品种,而是从外引进而来的。

不过仔细想想也是,我国虽然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倒也不像是能够培育出这种蚊子的地方,它们原本是属于东南亚地区的热带雨林,在那种生态系统尤其复杂的环境中,不论是哪种生物都会变得充满攻击力。

最早受到花蚊子荼毒的便是云南和广东,大概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左右,它们能够顺利进军,也是因为这里的冬天没有那么寒冷,不过随着这么多年的进化,花蚊子的耐寒性早就大大提高了,就连北方也出现了它们的踪影。

不过虽然它们很危险,还喜欢反复叮咬,可能会增加病毒感染的几率,但是大家也不用太过担心,因为人类的吸引力或许并没有那么强。

根据对它们习性研究之后发现,这种蚊子的宿主很是广泛,但主要以哺乳动物为主,占比高达百分之64,紧接着便是鸟类以及兔子,人类只占百分之五左右。

按时间来算,花蚊子入侵中国也有四十年的时间了,而“受害者”普遍是南方人居多,那么归根溯源,这种蚊子究竟是怎样传入中国的呢?

关于入侵的猜想

首先,东南亚这边因为水力和热力丰富,所以当地生产的热带水果等也会频繁向我国进行出口,在这些商贸往来的过程中,或许就让某些花蚊子钻了空子,一起被送到了我国。

这种猜想的可能性非常大,因为如今不仅是我国,就连美洲和澳洲都出现了花蚊子,仅凭这样渺小的身躯,它们如何能够漂洋过海,跨过大西洋来到别的区域呢?搭顺风车可能是唯一合理的解释了。

不过它们的老窝与中国相距并不算太远,考虑到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花蚊子也有可能很早就开始有了习性的转变,而中国水分充足,温度也算合适,从原先的个别迁徙,慢慢演变成了如今庞大的种族也不失为一种可能。

结语

说到这里,可能有些人会产生想要灭绝蚊子的想法,但站在生物环境的角度来看,任何生物的存在都具有一定的作用,它们穿插在复杂的生物链中,维持着生态环境的平衡,如果随意的断掉其中的一环,所带来的后果都是我们无法预知的,也是人类可能承受不起的,因此要想生活得更加长久,这种想法自然要扼杀在萌芽里。

虽然没办法消灭他们,但是人类的智慧也是不容小觑的,对付蚊虫的方式可谓是各式各样。

首先,蚊子也有自己的克星,像薄荷、薰衣草等,这些植物都具有驱蚊的效果,在家中培育一些盆栽往往能有奇效。

另外市面上的驱蚊水、电蚊香等各种驱蚊产品琳琅满目,虽然蚊子也会不断进化,人类的产品也会不断更新换代,想要拥有一个不被打扰的生活并不算很难,另外,外出的时候尽量穿一些浅色的衣物,也能比穿着深色衣物更少被蚊子垂怜。

标签: 闻风丧胆 卷土重来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