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四大方便面巨头,其中3个曾有日资注入,还有一个差点破产

来源:hao123百家号     时间:2022-04-14 22:50:12

咣当咣当的绿皮火车,背着大包小包候车的乘客,以及弥漫在整个车厢的泡面味,曾是许多人挥之不去的记忆。

那时候车速很慢,南来北往的乘客纷纷相逢于火车之上,有的人路途遥远,车程甚至可以达到几十个小时。

而在这漫长的旅途中,为了充饥,人们往往选择各种口味的方便面。毫不夸张地说,方便面占据了出行人食谱上的半壁江山。

事实上,方便面最初在日本出现,二战后的日本百业凋零,急于战后重建,人们每日奔波忙碌,工作很长时间,而当时很多人为了吃一碗拉面,要排很久的队。

日本人安藤百福,创建了日清公司,它生产的方便面,以简便速食的优点,迅速成为了广大劳工的选择。

生产出的方便面,当时叫出前一丁,配有料包。在市场上,广受好评。而同一时间,香港的企业家周文轩也到了日本参观,发现了这一产品, 敏锐地感觉到其中的商机,将其引进回香港,购买了配套的生产工具。自此方便面出现在香港的茶餐厅上,并成为了重要的一部分。

而在我国内地,直到1970年,才在上海由益民四厂,制作出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包国产方便面,那时候一包2两的方便面,要价1毛5分钱。

以当时的物价来讲,价格并不算亲民,但即便如此,这款方便面的年生产量也达到了200万袋。

广阔市场的需求,加上90年代以后,制面工艺改进,成本降低。投入方便面行业的企业越来越多,方便面的产量逐渐增多,价格也逐步降了下来,消费人群进一步扩大。

为了争夺市场和顾客,方便面企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推陈出新,连续发布不同口味的方便面,包括酱料,菜包,面饼也改良口感。

而有的厂家给产品换新包装,同时附带卤蛋或者火腿肠,此外还有降价销售,排挤出场等各种手段,简直是没有硝烟的战场。

时至今日,市面上销量排行前列的大型方便面企业并不多,他们分别是统一、今麦郎、康师傅和白象。

统一企业集团,不仅是台湾最大食品及饮料企业集团,在亚洲以及世界上也享有一定盛誉。

它成立于1967年,由台湾人高清愿所创,当时统一旗下的鸡翅排骨面、肉燥面等相关食品在台湾广受好评,在市场占据主要地位。

随着时间推移, 统一将目光投向了我国内地市场,然而在90年代的 内地的方便面市场,却由另外一家公司捷足先登,彻底垄断,它就是康师傅。

康师傅的创始人为魏应州,他推出的康师傅红烧牛肉面,在当时可以说是横扫整个内地。1994年,刚建厂两年的康师傅方便面,销量就有两亿包。

那时候的红烧牛肉面,火爆批发商拿着现金堵在厂区门口,排队几个小时等着拿货。

康师傅凭借红烧牛肉面的强大市场统治力,这一次将统一击得一败涂地,然而统一又怎么会心甘情愿地认输,时机虽然错失,但统一开始向市场目光调整向青少年群体。

统一开发出了各种的干脆面,例如曾经的小浣熊,同时在各种干脆面上辅助一些营销手段,比如集卡、抽奖之类的活动以进行促销。

统一更是在2008年凭借老坛酸菜牛肉面,强势扳回一局,从08年的1.5亿直接增长到了2012年的40亿。

康师傅和统一明争暗斗由来已久,然而市场上又何止他们两家,不仅仅是外资的强势涌入,日本的“出前一丁”以及韩国和印尼各类产品, 同时国内的其他企业也在强势崛起,推出各种口味,酸辣粉等也不断推出。

今麦郎成立于1994年,总部位于河北邢台,由范现国创立,旗下产品一袋半系列、大今野系列、广受好评,曾经有款产品华龙方便面, 这款产品应该很多人还记得吧。

正是这款产品使得今麦郎在跟康师傅和统一的竞争过程中,不至于被甩得太远,后期在产品的更新迭代中有了喘息之机。

而白象方便面,相比于以上3家,市场占比最少。在2011年白象集团还占据17%的市场份额, 然而到2020年白象的市场份额只有7%。

以至于在很多地方 一些超市便利店,都已经看不到白象的身影。

白象集团成立于1997年,总部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首先企业成立时间较晚,起步就慢了一筹。

若不是,今年315晚会的坑酸菜事件爆发,以及冬奥会关于白象企业员工三分之一员工残疾人的新闻报道,人们也不会把目光投入到这个 低调、自强的民族企业。

我国方便面行业发展如今,不少企业都曾接受到日资参股,例如统一和康师傅从创立初期,就与日企合作,接受日企注股,康师傅第二大股东是日本三洋食品株式会社,统一的股份中有多家日企。

而今麦郎在2004年,同日本的日清公司合作成立了世界最大的制面企业,中日合资华龙日清商品有限公司,直到2015年才将股权回购,后期解除了合作。

这些其实无可厚非,日本企业在方便面领域处于龙头地位,我国企业要发展,接受日企的资金、技术支持也实属正常。

但是能够勇敢站出来,拒绝接受日资参股,这样的行为更令人尊敬,虽然这曾让白象举步维艰。

百分百国产的白象,曾经一度面临倒闭,受到统一、康师傅等多家方便面企业的围剿,市场上减少份额,各地商超的上货量锐减。

除了产地河南,外地的许多超市、便利店更是难得一见,好多人都不熟悉这样的一个品牌。

食品企业要发展,立足产品才是关键,食品安全问题屡屡爆发,白象能够在这一次脱颖而出,绝非偶然,只要产品经得住时间考验,转机自然会到来。

同时也要加大宣传力度,国人不是不想支持国货,奈何不少人消息渠道单一,只能被动接受。

企业做到最后,是产品,更是人心。不论网上关于白象企业,雇佣残疾人为员工的阴谋论是如何说的,至少,企业为这些员工提供了一个就业的渠道,自强的途径,这才是重点。

标签: 还有一个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