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沙子,人类是细菌?最远飞船传回的地球照片,值得深思?

来源:hao123百家号     时间:2022-04-20 11:35:27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道”便是老子认为的宇宙开天辟地之前的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存在。如今,我们都知道地球只是太阳系中和太阳距离排名第三的一粒行星,在太阳系之外有数不清的性质和太阳系类似的星系,而人类只是其中渺小的不能再渺小的存在。

你知道如今飞得最远的探测器是哪位吗?答案是旅行者一号。“旅行1号探测器”曾传回的一张名为“暗淡蓝点”的图像,地球在布满星体的太阳系中仿佛是一粒沙子,是这也让我们想宇宙是怎么形成的?宇宙究竟有多大?是否会存在地外生命呢?如果存在对人类意味着什么呢?

难道说地球就像是宇宙茫茫中的一粒沙子,而人类只不过是附身于地球的细菌吗?那张传回地球的“暗淡蓝点”,真是令人深思。

宇宙是怎么形成的

一百年前,当科学家们为宇宙是如何形成的这个问题苦恼时,他们有了一个重大发现:宇宙正在膨胀,每个星系之间的距离都在越变越远,那么是不是可以倒推,时间越往前,宇宙就越小,甚至小到成为一个点。

科学家们推测在137.7亿年以前,整个宇宙可能只有一颗苹果大小。当然他们提出这种想法是有依据的,那就是我们检测到了宇宙形成早期第一批原子出现时的微波辐射。

在宇宙形成初期,因为它的体积足够小,所以温度会非常高,导致其中连原子都无法存在,都是等离子体,但是随着它的膨胀,温度逐渐降低,第一批原子开始出现,在这个过程中会释放热辐射并一直持续到今天被我们探测到。

我们对组成世界的认知越来越深,从古代时期的“金木水火土”到“原子”再到“夸克”,到现在已知宇宙是由70%的暗能量、25%的暗物质和5%的物质和粒子组成。暗物质是无法被肉眼看见也不知道有什么构成的物质,而我们对暗能量的了解就更少了,如今的暗能量还是假说阶段,用来解释宇宙膨胀的原因。

暗物质、暗能量、普通物质形成了我们这个庞大宇宙,但是暗物质不能与光发生相互作用,所以我们根本无法观测到,按照目前研究,暗物质只是构成了宇宙的结构框架,但并没有其他的交互作用。

下面我们来看看宇宙究竟有多大。

宇宙有多大

截止至今,美国宇航局宣布1977年发射的“旅行1号探测器”已经向宇宙进发了45年了,也给我们传来了很多珍贵的宇宙影像。

在这张名为“暗淡蓝点”的图片中,箭头所指的便是地球,地球在茫茫宇宙中仿佛只是一粒普通的沙子,唯一的特殊之处就是它是蓝色的。如此来看,人类便仿佛是依附在地球上的细菌了,不禁值得人们深思。

目前可观测宇宙的直径大概为900亿光年,900亿光年是这样计算出来的,时间开始了138亿年,我们监测到从宇宙还是一个奇点时发射出一束光,这束光跑了有463亿光年,但这只是半径,所以计算出直径为900亿光年。

但是真实的宇宙尺寸很可能不止于此。什么是可观测宇宙呢?即一束光从宇宙开始到现在的所能跨越的距离。由于我们可以监测到光的运动,所以这部分光已经涉足的宇宙是可以被我们所观测到的。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想,宇宙之大,会不会有光还没来得及跑到的地方。

科学家们想到了一种新的方法来测试宇宙的大小,那就是宇宙的曲率。宇宙既有可能像一个封闭的球体,也可能像张展开的桌面,前者说明宇宙的空间是有限的,后者则意味着宇宙是无限的。

它的原理和古代科学家们通过测量地平线的曲率来估计地球的大小类似。有科学家团队根据普朗特望远镜观测到的曲率数据推测宇宙的大小至少是可观测宇宙的250倍。

2017年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观测到了一次两颗中子星合并产生的引力波,如果能够监测到宇宙大爆炸初期的引力波,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宇宙的第一个瞬间发生了什么,到时候也许就能计算出宇宙究竟有多大了。

下面我们来看看宇宙那么大,是否有可能存在地外生命呢?

是否存在地外生命

在刘慈欣的《三体》中描述的三体星人拥有着极发达的科技技术水平,派来一颗智子便使地球的科技研究停滞不前,地球近百所星际战舰在三体星派出的一粒水滴面前不堪一击;歌者文明仅用一张“二向箔”便能轻易对地球进行降维打击。从古至今,我们对地外生命的想象从来没有停止。

我们一直在宇宙中寻找“类地行星”,一方面是为了寻找人类可能的新家园,另一方面也是觉得“类地行星”是最可能存在地外生命地星球。近日,英国科学家发表文章认为“氢海行星”也许是我们寻找地外生命的一个新思路。

这种行星存在于太阳系之外,质量一般是地球的好几倍,大气层主要由氢气构成,也有大量液态水组成的海洋,科学家们推测在这样的星球上存在的生命很可能是微生物一类。

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有以下几个指标:温度、体积、质量、大气层成分。1971年美国的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第一次看到了河床、峡谷等水流侵蚀的痕迹。

探索地外生命,我们不能囿于对生命形式的狭隘想象,地球上的生物是碳基生物,那么和碳同族的“硅基生物”也被科学家纳入探索之中,又或者外星生物的存在方式超出我们的理解,甚至是以基本作用力的方式存在也未可知呀!或许“引力型”生命可以通过潮汐、地震来获取能量,维持生命。

如果存在外星生命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是敌是友?

外星生物对我们意义

外星生物可能会有着人类目前无法达到的科技为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带来里程碑式的突破,也有可能变革我们的医疗方式。或许太空环境、甚至和我们不同维度的生物(比如四维生物可以不开刀给人类做脏器手术)有一天能帮助我们攻克许多的疑难杂症。

《三体》中描述了一种宇宙生存法则“黑暗森林法则”:在宇宙中,所有文明都必须保证自己不被其他文明发现,一旦发现便是你死我亡的局面。当然《三体》只是一部科幻小说,其中的理论会经过艺术加工。刘慈欣老师所写文明在宇宙中正如猎人在黑暗森林中行走。

黑暗森林法则建立于两条公理上,1“猜疑链”(双方都无法判断对方是否是善意的),2“技术爆炸”(文明进步的速度和加速度不见得是一致的,弱小的文明很可能在短时间内超越强大的文明)。

有人专门为旅行者一号写了一首诗《旅行者1号自述》,结尾一句是:“携着蓝色星球美好的意念,际遇异度时空的自己,我在征途,也在归途 。”

也许国家出资探索宇宙不仅是为了探索精神和满足人类的求知欲,对我们每个人的意义也在于让我们仰天地之大,感到自己的渺小。如此看来我们一时的喜或悲在这个世界上都不重要,做自己觉得真的有意义的事情才能不虚度此生呀。

标签: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