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美国将一只大猩猩送入太空,返回后发现,寿命减少了15年

来源:hao123百家号     时间:2022-04-30 06:46:14

1961年,美国将一只名为“哈姆”的3岁的大猩猩送入太空。太空舱以每小时8046公里的速度在太空中穿行,在飞行了16分39秒之后,太空舱开始坠落,径直坠入了大西洋。幸运的是,“哈姆”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之后,美国宇航员总是拿黑猩猩“哈姆”自嘲,感到压力很大的时候,就会说:“闭嘴,给我一根香蕉。”只是大家都没有想到,黑猩猩的正常寿命是40岁,而“哈姆”在25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一、太空探索进程的发展

苏轼《前赤壁赋》中,有这样一句话: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意思是说,我们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颗粟米那样渺小。

人类之于太空,就像是一颗小微尘,渺小到不值一提。但是,人类对于外太空的好奇和探索却从来没有停止过,人类渴望走进那个遥远神秘的世界去,了解它、感知它。

自从1957年11月,“史普尼克2号”进入地球轨道,地球史上第一只遨游太空的动物就这么诞生了,此举也标志着首颗人造卫星进入地球轨道成功,人类进入太空时代。人类在探索过程中收获新的资源,打开对太空未知领域的认知,为人类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生存空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和苏联同时把目光锁定在了探索外太空上。太空技术中以发射人造卫星为主要凸显进程,作为世界强国,美国和苏联都在铆足了劲想在外太空的探索上,拿到冠军。

随着1949年建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及1955年建立的华沙条约组织。北约和华约中的两大国美国和苏联之间,展开了一场看不到硝烟的“战争”。两极对峙的格局逐渐形成,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双方都在想尽一切办法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超越对方,坐到龙头老大的位置上。

科技的发展,代表着一个国家人类文明的飞跃。对于人类生活的改观、信息传达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引导人类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层面。

也可以说,美国和苏联的对峙时期,引发了近代以来人类探索太空领域的第一个高潮。

在二战之后的大时代背景下,苏联在军事、科技等领域,落后于美国。美国也在试图对苏联科学领域的碾压。

然而,事实证明,在太空探索上,苏联走在了美国的前面。在1957年11月,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将一只俄罗斯猎犬,名叫莱卡,送上了太空。

之后遗憾的是,莱卡并没有成功地返回陆地。关于莱卡的死亡,外界出现了不同版本的解说。苏联官方发表声明:莱卡圆满地完成了在太空活动一周的任务,之后在返回陆地的途中,吃下最后一顿晚饭,安详离开。

当然,也有小道消息声称,苏联科学家公布,莱卡当时在天空仅仅存活了几小时,之后就因为恐惧和中暑而死。

毫无疑问,无论哪种说法,都不能改变苏联是第一个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受到世界瞩目。

美国在效仿苏联,培养大猩猩到外太空,1961年1月31日,一只名为哈姆的大猩猩被送到外太空。

幸运的是,这只大猩猩活着返回了陆地,这让美国在科研成果方面,比苏联要体现更多的优势。

人类是高级哺乳动物,为了让人类遨游外太空,同样是哺乳动物的大猩猩,被美国人选中。

大猩猩是人类进化的祖先,很多方面和人类接近,之前有研究表明,大猩猩的智商很高,人类很多动作,思维方式,它都可以模仿。所以,美国人一直把大猩猩当成实验的对象,希望大猩猩肩负先头兵的使命,在人类到达外太空之前,到外太空探探路。

二、时代浪潮里的先驱者

当时,为了训练出适合执行外太空探索任务的大猩猩,美国专门挑选了40只特别聪明的“黑猩猩”。开设了一个对大猩猩进行培训的机构,打造非人类宇航员。

被选中的大猩猩,取名为“哈姆”。哈姆来自热带雨林,生活在原始的森林地带,被捕后被带到了美国的培训机构。

培养一只大猩猩代替人类,研究人员面临的困难显然更多。就如何拉动杠杆这一项,就需要研究人员特别有耐心,不断地陪着哈姆反复练习,直到它能够成功地拉动杠杆为止。

哈姆经历了航天员需要经历的所有培训,它的任务是测试在外太空,太空舱里的设备能否正常运行,以及人类能不能在太空舱里存活。

可以这么说,大猩猩哈姆和俄罗斯猎犬莱卡都肩负着一样的使命。也可以说,哈姆在前往外太空执行任务之前,谁都无法断定,它是生是死。

此前,研究人员为了让哈姆按照指定动作行事,采取饥饿奖励的方式。哈姆做对了动作就给他一根香蕉,如果没有做对,就可能会面临电击。

直到1961年1月31日,哈姆哈姆以MR-2任务组成员的身份被送上外太空,在外太空飞行了6分钟之后,当时的火箭是以9000公里/时的速度飞行,飞行路线角度在发射后高于原定计划,到达的高度为251公里,高于原计划大概185公里。达到严重缺氧的程度,哈姆经历了什么没有人知道。

之后太空舱开始坠落,径直坠入了大西洋。研究人员对于哈姆是否还活着,不抱任何希望。营救小组迅速赶到指定区域,在太空舱里找到了活着的哈姆。

对于人类探索太空的科研事业来说,这是里程碑式的胜利。由此,实现了未来人类可以到太空遨游的尝试,哈姆成了最耀眼的明星,人们惊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感叹哈姆为科研事业作出的贡献。

三、太空第一人的诞生

大猩猩哈姆在飞向外太空之后,平安返回的消息,就像是给人类打了一针强心剂。

对此,苏联方面却不承认美国对外宣称的科研成果:他们将一只灵长类动物送上了外太空,并且迎接它平安回来。

苏联方面认为,大猩猩哈姆乘坐的人造卫星,只是进入了亚轨道,不能算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外太空飞行。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顺利飞入太空,成为了人类飞向太空的第一人。

时间仅仅间隔一个月,美国也把自己的宇航员艾伦·谢泼德送入了太空,这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美国和苏联就像是互相看不惯的冤家,暗中较劲,总要找机会比试一下。但是从侧面来说,他们之间的竞争,无形中也将人类探索太空的科学研究推向了一个高潮,有力助推了人类科学事业这方面的大踏步进展。

科学实力的竞赛、人类向未知宇宙的开拓,那个时代留给了我们共同的记忆。美国在成功发射载人人造卫星之后,公开宣布,要在10年之内登上月球,可见美国超越苏联的决心。

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在于:揭示宇宙的形成与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以及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要知道,在太空中,可供人类开采利用的环境和物质还有很多,如何去合理利用这些太空资源,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至关重要。

1969年7月21日,美国的“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载着三名宇航员成功登上月球。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在踏上月球之后,讲出了一句话:“这只是我一个人的一小步,却是整个人类的一大步。”

这句话象征着人类对于对外太空的探索打开了全新的局面。

当人们的目光再一次回到,为美国科研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大猩猩哈姆身上,惊讶地发现,哈姆到25岁就去世了,原本大猩猩一般的寿命都在40岁左右,相比正常寿命减少了近15年。

哈姆在完成外太空测试的任务之后,美国当局将它安排在动物园。请饲养员对它细心照顾,但是,哈姆从外太空回来以后,身体状况还是出现了不易察觉的异常改变,心脏跳跃十分强烈,最终导致哈姆英年早逝。

人类从最初无人航天器的开发研究,到返回式卫星的成功发射,再到载人航天飞船的顺利返回,每一步凝结着智慧和汗水。

直到今天,各国在太空设立国际空间站,随着科学技术大学发展的逐渐成熟,人类对外太空的探索将更加深入。航空事业在助推人类各领域发展中,占据的分量越来越重。

所以,从为航天事业做贡献这个角度来说,无论是莱卡,还是哈姆,以及加加林和之后的宇航员,都是我们的“航天英雄”。致敬英雄,致敬生命,致敬整个广袤无垠的宇宙。

标签: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