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ao123百家号 时间:2022-05-15 13:48:00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最近有些馋海味。
一大早买了十来个巴掌大的生蚝,准备一半烧烤,一半清蒸。
生蚝的处理方法很简单。
把蚝壳刷干净,薄面朝上,找准缝隙,平平插入开蚝刀,挑断筋肉,往上一撬,紧闭的外壳就打开了。
不过半个钟头,大半生蚝开完。
李麻花流着口水赞叹道:不愧是撬了几十饼茶的巧手。
翻个白眼,这双手何止撬过几十饼茶,数数都不会。
再说,开生蚝有什么难的?
只要掌握好技巧,再简单不过。
有茶友说,白茶饼太麻烦了,不知道怎么才能泡好。
其实只要把握好正确步骤,它的冲泡非常简单。
冲泡白茶饼的流程可以细分为:撬饼,称重,烫壶温杯、投茶、注水、出汤。
这其中的门道,今天就来细细说一说。
《2》
第一步:撬饼。
饼茶是紧压茶的形态,所以喝之前,比散茶多了撬饼这个步骤。
最好选择松紧适当的茶饼,撬起来难度低,易上手。
想茶饼撬得又快又好,离不开合适的撬饼工具。
茶针、茶刀、茶锥都可以。
新手建议选择茶刀,不会太锋利,不容易伤手,而且接触面大,撬下来的量也较大一些。
老茶客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随意。
手边如果没有专业的工具,尽量选择器型相似的。
不建议用菜刀、锤子、剪刀之类的工具,更不建议用手硬掰。
曾经看过一位茶友徒手破茶,茶饼在他的手中仿佛在遭受酷刑,太可怕了,一地碎末看着都心疼。
选择好工具后,寻找一个合适的位置,最好是比较蓬松、芽叶间有缝隙的侧面。
以茶刀为例,在选好的地方,平平插入茶刀,可以多下几刀,让干茶和茶饼分离得更彻底。
多次、轻微地向上撬动,直到茶叶彻底分离。
如果是刚开始撬饼的茶友,对力度的掌握可能还不准确,建议动作放慢放轻,等动作熟练后速度自然会提升。
尽量避免撬出太多的碎茶,一来不美观,二来碎茶在冲泡时也容易释放过量的内质,会让茶汤变苦变涩。
《3》
第二步:称重。
早年认识一位茶友,喝茶不喜欢称重,嫌麻烦,撬下来多少就喝多少。
市面上的白茶,他大多看不上眼,因为泡出来不是太苦涩,就是太寡淡,觉得好喝的时候,甚少。
他的茶好不好,不好确定,但按这样的冲泡方法,再好的茶也很难有好滋味。
极简单的原理,就像煮汤,盐多了,就咸;水多了,就淡。
盐水比恰到好处,汤的滋味才美妙。
泡茶也一样,同样的水量,茶放多了,就浓、苦、涩;茶放少了,就淡、寡、薄。
一样需要合适的茶水比,才能让一款白茶,呈现出极鲜、极香、极醇、极爽的香气滋味。
尤其是白茶饼,人手不是机器,每次撬饼的力度、手法不可能一模一样。
撬下来的茶饼,自然也会有大有小,有重有轻。
靠目测很难预估茶叶的准确重量,最好的方式,是依靠机器。
用电子克秤,来帮助自己掌握好最佳的投茶量。
110毫升的标准盖碗,建议投茶5g。
当然,可以根据盖碗的大小,注水量的多少,按比例调整茶量。
称重的方法也非常简单。
打开克秤,把茶则放上,归零。
倒入干茶,显示重量。
茶量如果太少,再多撬几次,直到达到合适的重量。
如果茶量太多, 取走多余的茶叶即可,多出来的这部分,可以和茶饼一起包起来,下次再喝。
《4》
第三步:烫壶温杯,投茶闻香。
无论是冲泡什么茶叶,都需要烫壶温杯。
一方面是为了卫生,另一方面是为了提升盖碗的温度,为闻香做准备。
温杯后,下一个步骤是闻干茶香,是个人极喜欢的一个环节。
它是人与白茶真正交往前的邂逅。
闻香的过程,就仿佛独自一人走在暗夜的小巷,迎面走来一位少女。
你尚未看清她的面目,却已经从风中传来的馨香中,感知到了她的存在。
将沸水注入盖碗后,沥干,趁着余温尚热,迅速投入干茶,合拢盖子聚香数秒,然后揭开盖子,深深吸一口气。
白茶饼因为经过了压饼,除了毫香、花香、药香、竹叶香、粽叶香外,还会有淡淡的植物蛋白被烘烤过的熟香。
鲜爽中,已然带了几分成熟的风韵。
经过一段时间的良好储存后,白茶饼的盖香会越来越浓郁。
好的老银针饼、老牡丹饼会渐渐生成浓郁的稻谷香,而品质上佳的老寿眉饼则可能会生成迷人的枣香。
闻盖香,也是有小技巧的,否则闻的香气可能会不清晰、不浓郁。
关键的一点,是一定要趁热。
茶的香气,有不同的释放沸点,高温激发的香气更完整、更多元。
另外闻盖香的最佳位置,是盖顶心处。
碗盖是穹隆一样的造型,盖顶心就是盖子内部最中心最高的位置。
这个位置香气最集中,最浓郁。
当然,最重要的是茶的品质一定要好,只有好白茶才能有层次丰富、馥郁浓厚的茶香。
《5》
第四步:注水。
注水是泡白茶饼中极有趣、细节也极多的步骤。
茶叶的香气、滋味,能否得到充分释放,与操作时的水温、手法息息相关。
冲泡白茶,建议用沸水,可以让高沸点、中沸点和低沸点的风味物质,都充分释放出来。
从而激发更浓、更醇、层次更丰富的茶香和茶味。
注水时,不建议使用太多复杂的花式手法,比如刻意反复拉高水线。
花式冲泡,十分酷炫,一些复杂的动作,甚至需要长期练习才能做到,极适合用来表演。
但茶友喝茶,更多的是为了品味茶的美好,享受茶香茶味,并没有太多的表演需求。
将水柱拉得高高的,从极高处冲下。
一来,高温茶水容易四处飞溅,不够安全。
二来,高冲时水柱接触空气面积更多,水温下降更迅速,部分高沸点的香气滋味就有可能无法释放。
为了追求美观而损失了风味,得不偿失。
除此之外,在前几冲注水时,更建议采用环壁注水。
对比定点注水,环壁注水的优势是可以覆盖每一片茶叶。
让所有的芽叶,都参与到内质的释放过程中来。
白茶身披浓密的白毫,如果在前几冲采用定点注水,大部分茶难以被浸润。
没有被汤水浸湿的叶片,无法释放内质,汤水里的物质不足,茶汤会更淡更薄。
《6》
第五步:出汤。
出汤的速度,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白茶的香气滋味。
品质上佳的白茶饼,出汤一定要快。
因为好白茶,产区好、工艺好、储存好,芽叶中的内含物质极丰富,在沸水的激发下,释放速度也极快。
如果出汤速度慢了,内质释放过量,茶汤就容易浓酽、苦涩。
白茶的鲜爽、醇柔,被苦涩味覆盖,也难以品味出来。
因此在冲泡时,讲究分秒必争,每一个动作都要非常迅速。
注水合盖后,不要等待,端起盖碗,用中指操控碗盖,打开一个合适的口子。
手腕翻转,汤水会像瀑布般倾泻而出,越来越小,直至全部倒完。
整个过程不过数秒之间。
白茶饼撬开时难免会带下不少碎叶,一些茶友因为担心茶末倒入公道杯,出汤时会刻意将开口控制得很小。
无形中延长了出汤时间,茶汤就容易被闷苦,闷涩,闷浓。
这时候,可以借助一个小工具,茶滤,帮助过滤掉细碎的碎茶。
茶汤更美观,也更不容易苦涩。
而且出汤时还要注意,一定要沥干。
倒出茶汤时,盖碗底部常会有少量的汤水,被芽叶挡住,没有流出。
这时可以轻微抖动手腕,沥出余汤。
否则位于最下端的茶叶一直浸泡在水中,不断地析出茶叶中的内质。
再注水时,这部分极浓极苦的汤水,也会一起融入到茶汤中,影响下一冲茶的风味。
《7》
曾经在新闻中看到,专业的电竞选手,手速可以达到每分钟敲击键盘近300次。
很多时候,他们的意识还没有发出明确指令,而肌肉已经依据直觉,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这就是准确的意识,和不断训练累计下来的经验,共同作用下的神奇力量。
茶饼的冲泡也是如此,依赖的同样是准确的动作,和足够的熟练度。
白茶的冲泡,万变不离其宗。
主要掌握好三点:茶水比、水温和手速。
但要想把这三方面都做好,除了要注意细节外,还要多多练习。
让身体产生肌肉记忆,动作才能流畅贯通。
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老茶客,在云淡风轻间,就轻松驾驭每一款好茶。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标签:
烹调鸡蛋常犯哪些错误?鸡蛋正确的烹饪方法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