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ao123百家号 时间:2022-04-02 11:52:06
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三月三是广西壮族、瑶族、侗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民间有乞子、戴柳圈、祭祀、插柳赏花等民俗活动,场面隆重而盛大。民间有“三月三,地菜煮蛋当灵丹”的说法。荠菜煮鸡蛋也叫地菜煮鸡蛋,关于三月三吃荠菜煮鸡蛋的农谚也数不胜数。“地菜煮鸡蛋,吃了石头都踩烂”;“荠菜煮鸡蛋,中午吃了腰板好,下午吃了腿不软”等等。听老人们说:三月三,除了吃荠菜煮鸡蛋,记得做2事,老传统别丢,祈福纳祥。荠菜煮鸡蛋怎么做?三月初三还要做啥事?赶紧来看看吧!
三月三吃荠菜煮鸡蛋的来历
相传某年的春天,华佗路过一个村庄,那里的村民都莫名其妙地生了一种头疼病,华佗见状让大家在地里采集了一种野菜,将其和鸡蛋煮熟了一起吃。没想到吃了这种野菜煮鸡蛋之后,村民们居然都好了。这种野菜就是荠菜,而华佗来的这天恰逢农历的三月初三,因此三月三吃荠菜煮鸡蛋的习俗就保留到了现在,久而久之,三月三吃荠菜煮鸡蛋,寓意老人腰腿不疼、百病不生;孩子聪明伶俐、茁壮成长。
“农历三月三,不忘地菜煮鸡蛋。”荠菜鲜香可口,营养丰富,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好时节。《诗经》就有“其甘如荠”的咏颂;南宋辛弃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诗句。北方的三月三,荠菜正鲜嫩,而在南方此时的荠菜已经开花了,虽然开花的荠菜没办法再当时蔬吃了,但用它煮鸡蛋正合适,制作荠菜煮鸡蛋就要用荠菜花,要带根带籽的。
荠菜开白色的小花,还有心形的果实,看起来非常漂亮。南京有民谣道:“三月三,荠菜花赛牡丹,女人不戴无钱用,女人一戴粮满仓。”按老传统,这天人们采荠菜花煮鸡蛋,还会把荠菜花挂在门头和锅灶上,妇女则把荠菜花戴在头上,藉以消灾灭难,祈福纳祥。
从营养学角度来讲,地菜虽然是野菜,营养价值却很高,荠菜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维生素B和维生素C,而且钙、铁的含量也较高,加上鸡蛋富含蛋白质、卵磷脂、维生素A,这两样食物一起煮着吃,老少皆宜。
每年的农历三月三,家家户户都会用荠菜煮鸡蛋,盛到碗里,清香扑鼻,荠菜花煮出的汤水有浅浅的绿色,还有沁人心脾的香气。而且听老人们说,三月三这天煮荠菜鸡蛋还有个讲究就是,鸡蛋数量必须是单数的哟。
接下来就分享一下荠菜煮鸡蛋的做法。
鸡蛋提前用淡盐水清洗干净。把荠菜花上的老叶子摘下去,荠菜根要保留,充分清洗干净控水备用。
把荠菜放入砂锅中,铺成鸟窝一样的形状,将鸡蛋放在上面,再加入生姜和红枣,倒入适量的凉水,大火煮开转中火煮8分钟。
鸡蛋煮熟后关火,取出后在蛋壳上敲打出裂缝,这样做可以使荠菜花的汤水充分渗透到鸡蛋中。把鸡蛋再重新放入荠菜花汤中浸泡一个晚上,转天再吃口感更清香,也更加营养。吃鸡蛋的时候,荠菜汤也可以喝,对身体有好处。
荠菜花如果一次没有用完,可以把剩下的荠菜花洗干净放在通风的地方晾干,用干荠菜煮鸡蛋也是可以的。
三月三,除了吃荠菜煮鸡蛋,也别忘了做2件事,老传统别丢了。
郊外游春
诗云“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古时,三月三上巳节除了被看作是祛邪求吉的节日,也是春游的好机会。“更是世间三月三,纸鸢飞漫天”, 三月三也有放风筝的民俗文化。民间有这样的说法,三月三把风筝送上天空后,要将线剪断,任其飘逝,寓意把全家老小一年的病痛和烦恼全部带走。
在屋里待久了,应当到户外活动活动,适量的户外活动能让老人腰腿更结实,孩子长得也会更快。从上巳节到清明,只要天气好都是放风筝的好时节。观春景、赏春花、放风筝,享受阳光,你和三月,都是春天。
沐浴
农历三月三,在古代也叫春浴日。这天沐浴的传统叫“祓禊”,意为洗濯去垢、消除不祥、希冀吉祥如意。祓禊是古人春季驱邪祛瘟的古俗,久而久之,相沿成习,沐浴变成了上巳节的重要内容。从科学角度看,这项习俗颇有几分道理,干燥的春季,勤沐浴既能洗去附着在皮肤上的尘土,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好处多多。
三月三,除了吃荠菜煮鸡蛋,记得做2事,老传统别丢,祈福纳祥。以上就是我为大家分享的荠菜花煮鸡蛋的做法以及三月三的传统习俗,您喜欢吗?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很多地方三月三还有吃五色糯米饭、鸡屎藤、艾糍粑等习俗。三月三,您的家乡有哪些风俗呢?别忘了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分享给大家吧!
标签:
烹调鸡蛋常犯哪些错误?鸡蛋正确的烹饪方法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