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ao123百家号 时间:2022-04-09 19:38:18
双行星系统是什么?天文学上对双行星的定义比较模糊,指的是两颗大小相当的行星,它们的距离比较近,两者共同的引力中心不在任意一颗行星内部,而是在两者连线上的某一点,它们彼此互相绕着对方运动,同时它们又一起绕着恒星运动。
为什么说双行星的定义比较模糊?因为某些行星和它的卫星也有可能符合这个定义,比如地球和月球,虽然它们的共同的引力中心在地球内部,但月球正以每年3.8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这意味着数十亿年后,它们共同的引力中心将会移动到地球外部。
有人可能会说,但是地球和月球的大小相差太大了啊!那么,如果地球和木星组成这样的双星系统,你能说它俩不是行星吗?越来越多的疑问,只会让“双行星”的定义变得越来越模糊。
在太阳系中,比较接近双行星定义的,是冥王星和它的卫星卡戎星,但它俩都是矮行星,按照这种定义,它们或许只能被称为“双矮行星系统”。
宇宙中其他地方是有可能存在一些真正的双行星系统的,毕竟银河系的恒星数量就超过1000亿颗,而在我们的可观测宇宙中,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不计其数,没有不可能。
围绕某些类型恒星运行的双行星比单行星更可能适合生命居住。一些较小类型的恒星有一个紧密的宜居带,可能会导致行星被潮汐锁定,就像月球对于地球一样,被潮汐锁定的行星永远以同一个面面向恒星。而如果是两颗被恒星潮汐锁定的行星,它们组成了一个双行星系统,它们也将永远以同一个面面向彼此。
所有适用于正常行星宜居的成分、大小、表面水分等要求,也适用于双行星。此外,它们需要彼此保持足够远的距离,否则它们会经历彼此太强的潮汐力,这种潮汐力可能会持续引发火山爆发。
如果它们的表面都有液态水,并且成分相似,因为它们是由原行星盘中类似的物质形成的,那么从一开始,它们可能偶尔能够分享彗星撞击产生的生命形式,这些彗星撞击会导致一些物质喷射到外层空间。
我们知道,地球上的一些单细胞生物可以在外太空的短途旅行中存活。一旦双行星系统中的其中一颗行星拥有最简单的细菌形态,另一颗行星也有可能分享这种生命进化的成果。如果在其中一颗行星上进化出一些更复杂、耐寒的多细胞生物,类似于缓步动物(水熊虫),它们在干燥后可以在外层空间短途旅行中存活,那么它们可能会在彗星撞击期间再次共享这些生命。
看到这个由两颗行星组成的生物圈将如何在数亿年的时间里从一个像缓步动物的单一物种、一些像耐寒线虫的物种、一个像真菌一样的有机体的孢子或一个像植物一样的生命形式的种子进化而来,将是一件令人着迷的事情。
但两颗行星的各自的生物圈和生命的发展水平可能将不同。最有可能的是其中一个将落后数亿年。即使其中一颗行星上有一种有知觉的生命形式在进化,另一颗行星也可能只处于多细胞生物进化的早期阶段,而且这些多细胞生物很可能来自更先进的行星。两颗行星的生命发展达到同步水平,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如果一个智慧物种曾经在其中一颗行星上进化,那么这颗行星上的这些智慧生命可能会经历地球人经历过的“大航海时代”,在更远的将来,他们还会经历第二个发现时代。他们最终开发了望远镜,在这样一个双行星上,他们会意识到,有一个与他们相似的第二世界。
也许,这会促使他们比地球人更早地研制出火箭。毕竟,我们人类只能暂时访问其他星球,因为它们对我们太不友好。就像我们在不适宜居住的南极洲设立了研究前哨站,这些前哨站很难维持一样。而如果有人发现一个适宜居住的地方,他们有足够的动力建造出更大更先进的交通工具,去征服那个世界,就像当年欧洲人发现美洲大陆和澳洲大陆一样。
如果工业化文明在生态上摧毁了他们的星球,那么拥有第二颗可居住的行星也将是有益的。我们地球没有这么幸运,我们需要照顾我们唯一的星球。
我们已经知道了数千颗系外行星的存在,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已知的系外双行星系统,也没有已知的对生命友好的行星。就目前而言,正如上面所描述的那样,一个可居住的双行星系统的存在都只是基于我们所了解的地球和太阳系的猜测。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寰宇科学新观察
标签: 可能存在
烹调鸡蛋常犯哪些错误?鸡蛋正确的烹饪方法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