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即灭绝,这种动物仅剩两只雌性,还需要人类24小时带枪保护

来源:hao123百家号     时间:2022-04-17 06:35:05

综述

2018年3月21日,世界上最后一头雄性北部白犀牛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不管保护人员此前做过多少防控措施,仍然无法阻止白犀牛死亡的降临;自此之后,北部白犀牛被宣告为最后的濒危物种。

现在世界上仅剩的两只北部白犀牛都是雌性,由于雄性的死亡,两只雌性北部白犀牛再也无法繁衍后代,这意味着该物种的灭绝将以它们两位的死亡为终点。

为了延缓这一进程的到来,保护人员甚至24小时带枪保护两只北部白犀牛,尽可能延长北部白犀牛生命的尽头。

北白犀濒临灭绝

作为地球上体型最大的奇蹄目动物,目前在世界上存在着五个独立的犀牛物种,它们分别是:白犀牛、黑犀牛、印度犀牛、爪哇犀牛以及苏门答腊犀牛。

其中最为独特的又属白犀牛,由于巨大的药用价值,白犀牛在猎人的枪下已经成为濒危物种,世界上仅剩下最后两头北白犀牛,一旦死亡,就意味着该生物的灭绝。

白犀牛有两个亚种:北白犀和南白犀。北白犀有且只有两只在刚果境内生存,而且还是两只雌犀牛;南白犀数量相对多一些,在津巴布韦、肯尼亚以及纳米比亚地区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其实不管北白犀还是南白犀,它们本质上还是同一物种,只是由于长时间的地理隔离让其出现了种族差异。

北白犀的寿命大约在50年左右,世界上最后一头雄性北白犀“苏丹”活到45岁,也算是寿终正寝了。

主要是当时刚果共和国动物保护专家用尽全力去守护这头唯一的雄性北白犀,甚至不惜派4位带枪的警察轮流守在北白犀的生活区域;一旦有猎人潜入他们甚至可以直接开枪射杀,就算那些猎人再贪婪,也不敢轻易拿自己生命开玩笑。

但即便如此,“苏丹”也没能抗住岁月的侵蚀,他在45岁时寿终正寝,留下来最后两只雌性北白犀,一只是它的女儿“纳金”,今年27岁了;还有一只是它的孙女“法图”,今年17岁。

由此可见,由于数量极其稀少,北白犀在种族延续中变成了一脉相承。

这不禁让我们想到,早在上世纪60年代时,地球上的北白犀数量还非常可观,光是刚果地区就分布了两千头左右;此外有博茨瓦纳、赞比亚地区分布一些零零散散的分布。但奈何上世纪偷猎者行为过于猖獗,到了上世纪90年代,约2000头北白犀被猎杀到了15只。

即便当地政府后知后觉用尽各种办法预防北白犀的灭绝,但奈何为时已晚。到了2009年,刚果地区只有4只北白犀了;在“苏丹”死后,地球上只剩下最后两只北白犀,还都是雌性。这不禁让动物专家担心起来,如果没办法受精,北白犀的灭亡很快就来了。

拯救北白犀刻不容缓

其实这些年动物保护组织一直高度关注着北白犀的生存环境,为了避免它们走向灭绝,动物组织也想到了各种方法去拯救北白犀。就目前而言,最可靠的就是通过人工授精来完成北白犀的种族延续。

其实自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动物学家就曾在为数不多的活着的雄性北白犀体内提取精细胞和体细胞,并且耗费了很大成本将这些精细胞保存。

很多人不明白为何科学家当时不进行体外受精,在30年前就扩大北白犀的种族规模。

一方面,当时生物科学技术不成熟,体外受精风险太大,胚胎未必能培养出来,再者科学家也没有办法将其植入到雌性北白犀的体内。再者当时捕猎者的行为异常猖獗,在缺少了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北白犀数量增加未必是一件好事。

可现在我们必须要实行体外受精计划了,因为地球上仅剩下最后两头北白犀,如果它们死亡之前没有新的北白犀诞生,那该物种就彻底完蛋了。我们只能祈求现代科学技术能够满足体外受精的条件,最终通过人为干预来实现北白犀的复活。

由于实验具有大量风险,稍有不慎不但没办法完成体外受精,反而会影响雌北白犀的健康;因此就有科学家提出了保守的解决方案:让剩下两只北白犀和南白犀交配获得后代。

正如我们上文所说,北白犀和南白犀本身就是同一物种,虽然在性状上双方存在一定差异,但本质上来说它们是可以交配并且产生后代的。

不过有科学家指出:如果北白犀和南白犀交配,那它们产下的后代将兼具两个亚种的属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该是一个全新物种,不能被称作北白犀了。

那到底是保证血统的纯洁性,通过体外受精的方式完成北白犀的种族延续;还是让北白犀与南白犀结合,生下带有兼具特点的“新亚种”呢?

这仍然需要科学家进一步探讨。但可以肯定的是,不管哪种方式,一定会以北白犀的生命安全为最高标准,它们经不起人类的实验了。

结语

在过去100年的时间里,不知道有多少野生生物被人类捕杀;想让一个物种彻底灭绝很简单,但要想保护、甚至是拯救物种就显得极为困难。为了大自然物种的丰富性,也为了我们共同生存的家园,捕猎者必须要停止猎杀活动。

标签: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