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新冠大流行何时结束?中科院院士黄建平团队,做出预测

来源:hao123百家号     时间:2022-05-09 10:39:09

自2019年底爆发以来,COVID-19大流行已导致全球近5亿人感染,并导致了超过620万人死亡。

从全球范围来看,Omicron导致了2022年1月左右新冠新增病例大幅上升。

变异病毒不断地刷着存在感,这也重新改变了我们对疫情的看法。

新冠病毒为什么会一直不断变异?

新冠变异株有十多个,引发公众关注的主要有三个:阿尔法,德尔塔,奥密克戎。

新冠病毒在短时间内变异,是由于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RNA基因组在其增殖过程中,时刻都可能自动地发生突变,并且新冠病毒遗传物质RNA在复制过程中修复错误机制的酶,活性较低,无法及时纠正错误,导致其在短时间内可能出现变异。

另外,外界环境在不断变化,新冠病毒为了适应新环境,也会不断增强自身对环境的适应程度,增加了新冠病毒复制子病毒发生基因突变的可能性,从而导致新冠病毒短时间内出现变异。

同时临床使用抗病毒药物对症治疗的同时,新冠病毒为了能够继续存活,也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基因突变,甚至毒性变强,增强耐药性。

新冠病毒长期存在时,可能会一直不断出现新变异毒株。

新冠病毒变异不一定是坏事?

如果病毒导致宿主过早死亡,那么它们的传播能力就会降低,比如SARS病毒,致死率过高,症状太严重,这种病毒很容易消失。

目前新冠病毒总的趋势是传染性增强,致病率和致死率在降低,专家推测,按照这种发展趋势,最好的结果就是最终演化出的毒株和疫苗类似,不但不致病,还可以抑制致病的变异株。

从目前奥密克戎变异株表现出的传染性强、致死率低的现象来看,新冠病毒是有可能变成不致病的正常冠状病毒的。

当然,也可能出现危险,比如:

——新冠肺炎合并流感

据媒体报道,以色列报告了首例同时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和流感病毒的病例,西班牙和巴西紧随其后。

开罗大学医院的医生瓦哈普指出,新冠肺炎和流感病毒的双重感染可能表明患者的免疫系统已经崩溃,因为身体允许两种病毒同时进入。

从世界各地的公开报道来看,两种病毒同时感染的病例并不多,因此无法评估两种病毒同时感染是否会导致更严重的疾病。

——新冠变异株相互结合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趋势是,德尔塔仍然流行,奥密克戎的感染病例也在迅速增加,科学家们还担心两种菌株会同时感染一个病例。

虽然这种情况极其罕见,但一旦两种毒株结合,可能会产生一种新的更危险的超变异体。

以前有过两种新冠肺炎病毒的组合,2021年1月底,alpha变种与B.1.177株合并,导致44人感染。

此次新冠大流行何时结束?中科院院士黄建平团队,做出最新预测

前段时间,cell子刊上刊登了一篇由兰州大学黄建平院士团队发布的一篇关于“奥密克戎大流行是否将终结”的文章,预测得出结论:新冠大流行将在2023年11月左右结束。

该团队通过使用GPCP(全球新冠肺炎预测系统)和改进的SEIR模型预测了这一结论,届时,全球每天只会出现3000例左右的新冠肺炎病例,所有确诊病例将达到7.5亿以上。

免疫逃逸的基础在于病毒基因组的自发突变,新冠肺炎SARS-Cov-2是一种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病毒,遗传信息的复制遵循“从RNA到RNA”的原则。

然而,完成这一过程的依赖RNA的RNA聚合酶,却像一个粗心的小学生,在复制时总是出错;接下来,用错单词的文章被传给其他粗心的小学生,他们会错误地复制其他单词,最后,雪上加霜的是,那篇关于病毒基因组的文章已经面目全非了。

在这篇文章中,对新冠肺炎疫情将于何时结束的预测得出结论,新冠肺炎疫情将于2023年11月左右结束。

什么是“动态清零”?“动态清零”是我国防控策略最佳选择?

“动态清零不追求零感染。”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介绍,动态清零与零感染有着本质区别。

动态清零是对发生的新冠疫情,发现一起、扑灭一起,既不让新冠病毒在疫情发生地流行,也防止病毒传播扩散到其他区域,“对于每一起发生的疫情,都要求在较短时间内将其控制。”

“动态清零的核心在于早发现、快速围堵、切断传播。”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说,这并不是追求完全零感染,也不是零容忍,但精髓是科学精准,精准的前提是有效,要比病毒跑得更快,以快制快,真正把防控措施落细、落小、落实。

吴尊友表示,“动态清零”就是以最小的社会成本投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果,是我国防控策略的最佳选择。

标签: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