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ao123百家号 时间:2022-06-06 11:50:42
依赖于深空探测技术的日益提升,人类通过地面、太空大型天文望远镜以及其他设施,捕捉到了来自宇宙深空的诸多信息,比如系外恒星、超级地球、引力波、磁星、黑洞等等,近期科学家们又拍摄到了银河系中心的第一张黑洞图片。在这些观测结果中,有一个迄今为止让所有科学家都感到诧异的现象,那就是宇宙深空中非常有规律的神秘信号。
早在2001年,科学家通过位于澳大利亚的射电望远镜,捕捉到了一个来源于银河系之外的“短暂爆炸”信号,开启了人类对宇宙深空这种神秘信号观测和研究的序幕。从目前来看,科学家们通过地球上的诸多射电望远镜,所能观测到的这种相似的信号频率,大约为每天800次之多。
在这些信号中,有一组数据特别让科学家们感到兴奋和不解,那就是从2007年开始,加拿大的氢强度映射实验射电望远镜捕,捉到了一种非常有规律的无线电信号。经过1年多的持续观测,科学家发现这些信号连续4天向地球发射出信号,信号每次持续的时间都非常短,只有百万分之一秒,然后沉寂12天,12天过去之后,就又重复着4天的连续发射,也就是说以16天为一个周期。经确认,这些信号来源于亿光年外一个漩涡星系中,但具体是哪里现在还不得而知。
科学家们将这种短时间内释放能量非常高、持续时间非常短的能量释放过程,命名为快速射电暴(FRB),而20年来科学家们观测到的有规律性爆发特征的FRB现象已经有110多个。绝大多数的FRB都是没有规律且稍纵即逝的,根本无法追踪到它们的来源。而这些连续爆发且呈周期性的FRB现象,无疑成为科学家们重点关注、寻求突破的理想目标。
快速射电暴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释放的能量非常大,据测算,每发出一波射线流,所消耗的能量大抵相当于太阳一天内释放的全部能量,因此,只有宇宙中那些能够“迸发”出如此巨大能量的天体,才会成为备远答案,像我们太阳系中的绝对核心太阳,则不具备这种能力。
有一些脑洞大开的朋友,认为这是存在于宇宙深空中的高智慧外星文明,在“操控”着这种能量的释放,并且刻意向地球上的人类传递着某种信息,尝试与地球文明相接触。如果用心想一下,我们就会觉得这种可能性基本没有,主要原因有这么几个:
一是出发点站不住脚。每次快速射电暴需要消耗的能量是如此巨大,而且经过这么遥远的距离,考虑到沿途的能量衰减,在源头区域所释放的能量将会更大,这么巨量的能量干什么不好,非得向地球的人类传输?这未免太大材小用了吧。
二是射电暴信号的传输并没有方向性。可以肯定的是,在快速射电暴发生之时,其向外释放的能量和物质,是向宇宙中各个方向传递的,其中有一些可能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其他天体和事件的影响而发生损耗直至消失,恰好在一段时期内,源头区与地球之间正好比较“空旷”,才使得信号经过那么遥远的距离没有完全被折射、散射和吸收,因此,地球上的射电望远镜才会捕捉到,而并非是专门向地球发送的,我们不要太过于“自我感觉良好”。
三是时间尺度太过于漫长。如果外星高级文明真的存在,那么其向外发送信息的可能性是有的,就比如我们人类就曾经做过诸多类似的事。但是,既然是以电磁波的方式传递,其速度的上限只能是光速。而射电暴的发生地,距离地球都非常遥远,少的也有几十万光年,像上面提到的那种有规律的FRB,与地球的距离则长达5亿光年,如此漫长的旅途,信号的传递则需要几十万年乃至数亿年,试想哪个智慧生命能“等得起”?
因此,科学家们判断,这些快速射电暴的来源,乃是宇宙深空中的一种自然现象,极有可能是由于宇宙中的一些极端天体,在自身运动规律的作用下,所形成的一种周期性的调节机制。而最有可能出现这种结果的,科学家们提出了三种可能性:
第一种是可能来源于极端天体的轨道运动。比如来源于中子星,当两颗中子星相互环绕,或者中子星与黑洞相互环绕时,两个天体呈现的是以16天为周期相互绕行的模式,其中有4天所发出的射线暴,正好在向地球传输的过程中,没有受到“致命”的阻挡。
第二种是巨大星系中存在的稠密气体云周期性地遮挡了信号。在遥远的巨大星系中,内部存在着一种剧烈的能量释放过程,而在穿透星系中的物质向外传递时,恰巧遇到了星系中存在的稠密气体云,这些气体云围绕星系中心运行时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然后我们在地球上观测到的信号就“时隐时现”。
第三种是可能来源于磁星。磁星是一种拥有强烈磁场的中子星,在磁星上,可能会发生剧烈的“星震”现象,磁场会发生强烈的断裂和重组,然后释放出猛烈的射电暴和冲击波,推动巨量的等离子体向宇宙各个方向传播。
但是,从目前的研究结果看,科学家们对宇宙中时不时出现的快速射电暴,仍然有很多未知的地方,一方向是真正的来源问题,第二是天体的作用机制,还有就是这种非常有规律的“重现”现象。宇宙正以其独特、宏伟的方式,向外展示着它的力量和神秘,而我们人类通过从中探测到的一些蛛丝马迹,正在一步步来窥视、去探索、去破解,对于宇宙的认知,我们人类才刚刚起步,未来任重道远。
标签:
烹调鸡蛋常犯哪些错误?鸡蛋正确的烹饪方法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