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懂车帝 时间:2023-04-14 14:57:38
风口财经记者 王贝贝
一季度,比亚迪销量超55万辆,同比增长92.81%;特斯拉销量为42.29万辆汽车,同比增长36%;理想销量达5.3万辆,同比增长65.8%……
进入2023年,汽车行业整体销售下降明显,企业终端库存急剧上升,经营压力加大,企业采取各种措施降低库存。包括湖北省在内的地方政府与企业联合推出了较大力度的促消费政策,旨在拉动本地汽车消费,为企业纾困解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汽车行业经济运行总体面临较大压力的前提下,新能源车产销却一骑绝尘。在技术、成本、服务等诸多维度,当新能源车展现出比燃油车更强的竞争力,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转向了新能源车的怀抱。
近日,中汽协披露的数据显示,1-3月,我国汽车销量为607.6万辆,同比下降6.7%,呈现小幅下滑。这意味着,国内有效需求尚未完全释放,汽车消费恢复相对滞后。
中汽协认为,今年一季度,汽车行业进入促销政策切换期,传统燃油车购置税优惠政策的退出、新能源汽车补贴的结束等造成去年底提前消费,相关接续政策尚不明朗;年初以来的新能源车降价,以及3月以来的促销潮又对终端市场产生波动,汽车行业经济运行总体面临较大压力。
在此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却逆势增长。1-3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65万辆和15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7.7%和26.2%,市场占有率达到26.1%。
“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持续增长,市场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市场占有率达到64%,继续保持全球领先的地位。”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公开表示。
乘联会数据也佐证了这点:放眼中国乘用车市场,3月份销量榜前五名清一色为新能源车型,其中四款为纯电车型,一款为插混车型,特斯拉Model Y以绝对优先领先。销量榜前十名除了A级轿车轩逸与朗逸外其余也是新能源车型,可以说目前新能源车型已经呈现出了压倒性的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1-3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车企销量合计为134.8万辆,同比增长41.4%,占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量的85%,高于上年同期9.2个百分点。其中,榜首比亚迪销量在高基数上维持了高增速,比亚迪公告显示,2023年一季度,比亚迪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55.21万辆,同比增长92.81%;排名前十的长安销量增速也很惊人,长安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8.5万辆,同比增长89.5%。
近日,蔚来宣布用户购车权益调整,6月1日起支付定金购买蔚来ET7、ES7、EC7和ET5车型以及8月1日起支付定金的全新ES8用户的首任车主,充电桩需付费购买安装,每月免费换电次数调整为4次。目前购买蔚来新车的首任车主,可选择每月6次免费换电,或免费获得家充桩和4次换电权益。此外,蔚来智能驾驶辅助系统NOP+ 测试版免费试用将于今年6月30日结束,7月1日起NOP+将升级为正式版并开启订阅,订阅价格为380元/月。5月31日(含)前提车或支付定金的ET7、ES7、EC7、ET5用户,以及7月31日(含)前支付定金的全新ES8用户,可获得2年NOP+免费使用权。
有分析认为,蔚来这波操作是一次“变相涨价”,能一定程度上缓解蔚来的财务压力。2022年年报显示,蔚来净亏损144.37亿元,同比增长259.4%,毛利率为10.4%,同比下降8.44个百分点。
不仅仅是蔚来,2023年将成为很多新能源车企的“渡劫之年”。
乘联会数据显示,3月新势力零售份额为10.4%,同比下降6.6个百分点;蔚来、理想等新势力车企销量同比和环比表现总体仍较强,但部分前期表现优秀的企业陷入调整期,未能取得良好表现。具体来看,理想、蔚来分别交付5.26万辆、3.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5.8%、20.5%;极氪、零跑分别增长84.86%、51.3%,但交付量不足2万辆,分别为1.52万辆、1.05万辆;哪吒和小鹏下滑很严重,分别交付2.62万辆、1.82万辆,下滑均超47%。其中,小鹏汽车2022年财报显示,年营收268.6亿元,同比上升28%,但净亏损91.4亿元,同比扩大88%,创下亏损新高。
不久前召开的第三届全球新能源动力总成年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中国汽车产业目前面临的问题是长期趋势的短期表现,中国车企会从100多家变成十几家,从春秋到战国,进行淘汰赛。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近日也表示:“我觉得2023到2025这三年间,是极为残酷的淘汰赛,因为市场上不需要那么多公司。”
市场竞争本就是一场淘汰赛。在新能源汽车这场竞速中,造车新势力率先起跑,但途中有人加速、有人落后、有人退出,当传统车企赶上步伐时,这场比赛已经变得白热化。
单从一季度新能源车的销量排名来看,排名前十的车企中,仅有理想一家“新势力”入围榜单,而除了比亚迪、特斯拉外,前十榜单中,7家是传统车企。
海外市场正成为中国新能源车企增量的重要支撑。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大幅增长,达到 106.37 万辆,同比增长 91.80%。今年开年以来,新能源车出口更是捷报频传,一季度更是迎来了“开门红”。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1-3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出口24.8万辆,同比增长1.1倍。而行业人士普遍认为,今年新能源汽车出口预计将仍保持高增长态势。
一方面,国内销售太卷,出海是上策。
今年1月,特斯拉开年即降价,在中国狂销6.6万台,创下单月销量新高。特斯拉降价的蝴蝶效应已经传导至每个新能源车企,诸多新势力只能跟这场价格战,以保销量,但更多的新能源车企财报说明,价格战无疑让原本不盈利的新势力们雪上加霜。
图源:视觉中国
既然国内太卷,也许换个思路会更好。长城汽车2022年整体毛利率达到19.37%。按照销售区域划分,其在国内实现毛利率17.41%,同比增加0.81个百分点,在海外实现毛利率27.12%,同比增加14.47百分点,长城汽车海外业务毛利率远高于国内毛利率,实现了反向输血。
另一方面,多位业内专家认为,中国新能源车在这条新的赛道上已经占据一定优势,具备了走出去的实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兼产业研究部部长许海东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核心优势非常明显,一是电池、电机、电控“三电”系统的供应链成熟度高;二是全行业已经打造出规模效益,在成本方面比国外生产商占优。
不少车企已经开始寻求外循环,制订了出海战略。比如,长城、奇瑞、比亚迪等有实力的车企已经建立了一定的渠道网络;蔚来等造车新势力开拓了以租代售的销售模式,爱驰等品牌专注于海外市场等等,这些企业都具备在海外创造成绩的可能性。
中汽协判断,按照目前发展态势,今年我国汽车出口有望冲击400万辆目标。
国泰君安也分析认为,预计2023年新能源车出口亦有望继续拉动销量快速增长。全球来看,欧洲市场有望迎来复苏增长提速,美国市场则成为最快增长点有望持续带动新能源车需求。
标签:
一季度新能源车企加剧分化:“新势力”普遍失势,传统车企忙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