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顶端新闻 时间:2023-06-05 16:43:29
食积是小儿最常出现的问题之一,而且往往食积过一次之后,宝宝更容易再次出现食积。对于容易食积的孩子,可以尝试下面两种小儿推拿手法。
通便消食——摩腹法
部位:小儿腹部。
(资料图片)
操作:小儿取仰卧位,按摩者的掌心或四指并拢置于小儿腹部,按顺时针方向揉摩整个腹部100~300次。
功效:摩腹法有健脾助运、消积导滞、祛风散寒等功效,摩小儿腹部能通便、止泻、健脾、消食。
消积导滞——捏脊法
部位:脊背的正中线,即从尾骨部起至第七颈椎两侧。
操作:小儿俯卧,暴露脊背。施术者双手拇指与食指并拢,从尾椎骨沿脊柱两侧向上捏,连皮带肉用力捏起即放下,一起捏至颈部发际处为止,以脊柱两侧皮肤微有潮红为有效。
可先用食、中两指在脊柱两侧自上而下轻轻按揉2~3遍,再行捏脊3~5遍。捏脊一般在清晨空腹时进行,并长期坚持,效果方佳。
功效:本疗法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其健脾和胃的功效尤为突出。临床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食滞、厌食、腹泻、呕吐、便秘、咳喘、夜啼等症。由于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之类的病症,所以又称为“捏积疗法”。
以上两种推拿手法主要用到了摩法和捏法。
摩法:用手掌、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和穴位上,做环形移动。可分为指摩法和掌摩法。
要求:手法轻柔,用力均匀,每分钟120~160次。
作用:行气消食,活血止痛,清热泻下,和胃降逆。
捏法:手指相对用力于一定部位上捏起肌肤,可分为两指捏和多指捏。
要求:手掌自然伸开,四指并拢,拇指外展,成钳形。用力适宜,部位准确。
作用:清热解表,开通闭塞。
文中部分知识参考自中医治未病指导丛书《治未病呵护柔嫩的幼芽》,总主编 郑玉玲,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作者:书小言
标签:
下一篇:最后一页
快讯:中科磁业(301141):该股换手率大于8%(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