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冲进涿州:要打破“南涝北旱”的思维定势

来源:腾讯网     时间:2023-08-07 21:25:08

“灾难,总是在你快遗忘上一次灾难发生的时候,就会出现。”

撰文 | 劳骏晶

编辑 | 沈佳音


(相关资料图)

《看天下》杂志原创出品 

涿州市民句明玉从没见过这么暴躁的永定河。

过去的年月里,这条河默默流过河北涿州东部,在一两公里宽的河床上,只占了中间细细一条。7月30日白天,连日的大雨小了些,句明玉去看,发现永定河涨起来,水面距离桥面只剩四米多。风不大,浑浊的黄色河面上没有大波浪,看起来很平静,但河面上树枝被裹挟着飞快流过,句明玉才确认,河中间的水流异常湍急。

他又赶去看了北拒马河,发现它的水面涨得更高、更快。

在涿州市内交汇的六条河流——拒马河、永定河、小清河、白沟河、琉璃河、胡良河都在暴涨。连日的强降雨,加上游行洪,7月31日,河水终于漫入涿州。

几个小时前,最大降雨出现在北京市门头沟区永定河上游,在7月31日11时,形成了“永定河2023年第1号洪水”。而这一切的源头,还在于台风“杜苏芮”。

7月28日,“杜苏芮”在距离北京两千公里的福建沿海登陆。这个庞大的天气系统明明已经消散,为什么却让京津冀遭遇暴雨?而对华北的居民来说,洪水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记忆了。

大雨泼入京津冀

在京津冀降水实况图上,玫红色块上叠着深红色块,又叠上了危险的黄色,以及一块最危险的土黄色部分。这是河北省邢台市。从7月29日8时至8月1日7时,邢台市临城县赵庄梁家庄站累计降水量达1003毫米,意味着大约两年的雨量,在这三天里下完了。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用“极端”来形容这次华北强降雨:强降水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累计雨量大、局地降水超极值、地形分布特征明显。降雨量甚至超过了台风“杜苏芮”登陆时在浙江造成的861毫米的最大降水量。

马学款解释了强降雨的成因,这是台风、高压和山脉的共同作用。台风的水平尺度约为几百公里至上千公里,裹挟着大量的热量和水汽。“杜苏芮”残余环携带着水汽,与副热带高压外围水汽汇合。副热带高压使二者之间气压梯度变得很强,京津冀地区东风、东南风显著增强,水汽便一路畅通无阻地北进。再加上西太平洋上第6号台风“卡努”远程助力,三股水汽汇集直奔华北平原。

而在华北东部海上的副热带高压,与西部的高压脊,在7月29日晚相遇,在华北北部形成了“高压坝”。“大坝”拦截住“杜苏芮”北上的脚步,把水汽拦在了华北平原上——这给暴雨天气系统长时间维持创造了条件。

2023年8月2日,河北涿州,受困人员陆续被救出。(@视觉中国 图)

此外,还有太行山和燕山山脉的加成,水汽在此受到阻挡抬升,集中在沿山和山前地区形成极端强降水。河北临城和北京门头沟、房山等,都处于沿山地带,才会遭受狂暴降水。

门头沟区的山洪也由此生成,冲走汽车,冲断铁路桥。

洪水涌进水泥深林

永定河,从燕山、太行山冲下来,和拒马河等,一起冲出了北京的冲积平原。因为经常泛滥、河道变换,这条河本名无定河。后来康熙改名为“永定”。

但看起来,永定河并不因此安定,它从北京自西北往东南,流经河北,在天津入海。与2012年类似,超过城市排涝能力和防洪设计的水倾斜而下,洪水也随着永定河穿越京津冀。

河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称,境内永定河、拒马河、北运河承接大量北京来水。主要河道共出现142站次涨水过程。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温家洪介绍,一场灾难至少要有两个要素:致灾因子和承灾体。致灾因子就是自然原因,首先就是极端降水,以及承接上游来水的河网。承灾体,则是社会经济要素。

“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尤其北方这些降雨量不大的城市,对于这种防洪排涝的设计的重视,往往可能不够。”温家洪说。

华北平原上的城市也是一片片水泥森林,水更难以渗透进硬地面。住建部统计的2020年各省份城市排水管网密度数据中,河北省排名20名开外,比全国平均密度低。

排水管网密度指城市一定区域内的排水管道分布的疏密程度,指标越高,管网越密,也意味着这个城市有更强的排涝能力。北方内陆城市的管网密度都低于南方及沿海城市。

此外,2020 年中国城市平均排水管网密度为 11.1 公里/平方公里,远低于发达国家如日本(50 )、美国 (20-30 ) ,这意味着中国城市的防护体系和防汛抗灾能力普遍偏低。

句明玉说,在河水漫过河床之前,连续的大雨就已经让涿州市区出现内涝,有些路段已经无法通车。7月31日,雨小了,内涝渐渐下去了,河道行洪却很快就来了。

8月1日,涿州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对外求助:“涿州目前需要大量的船只转移群众。全域停水,部分停电,物资供应暂时满足,但不知道能支撑多久。目前高速路畅通,涿州口可以下道,城东问题不大,城西淹得较重。船只(最好有大一点的木船、铁皮船)、皮筏艇、救生衣、纯净水都需要支持!”

“南涝北旱”的思维定势很危险

8月2日上午,句明玉一边忙着寻找救援队,一边忙着给老家潘各庄村打电话。前一天凌晨两点,因为西堤决口,河水涌进村子,他与家里亲戚断了联系。

2023年8月2日,河北涿州,被洪水围困的灾民等待救援。(IC photo 图)

决堤前,村里人就得到通知需要转移。因为这个村子从没有进过水,即便是2012年,被淹的也只有邻村,这让一些村民“觉得没什么大事”。直到河堤意外决口,有人没来得及转移,水淹过了村里低地势处的一楼。

温家洪提到,风险预警是一套复杂的解决方案,包括四个关键要素:灾害风险知识、致灾因子和潜在后果的检测、监测、分析和预测;传递警告及信息,此外还有各级对收到的警告作出有效的响应。风险意识在这其中尤为重要。“南涝北旱”的思维定势,也是造成灾情更严重的因素。

两年前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就是典型例子,郑州市政府没有及时做出防汛应急反应,错过了防汛准备“黄金期”。同时,城市排水系统因为空前强降雨而不堪重负。

2012年的北京暴雨,2018年的山东寿光水灾,2021年的河南郑州内涝,一系列的灾难说明,“南涝北旱”的思维定势需要被打破了。在少雨的北方城镇,人们处理人与水的关系,都基于“干旱”的经验。寿光遭遇巨大的损失,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当地几十年没遇过洪水,所以不少蔬菜大棚的排水沟被截断、侵占,因此受灾严重。

据《农民日报》报道,中国气象局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我国雨带开始出现明显的北抬北扩,东北、华北、西北等北方地区降水量总体增多。

但大多数时候,一条很少涨水的河,就可能让人忽略潜在的风险。

温家洪说,他们研究灾害的,有一句常说的话:“灾难,总是在你快遗忘上一次灾难发生的时候,就会出现。”

Bless!↓↓↓

标签: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