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个人图书馆-焱威 时间:2023-08-08 15:21:38
《杨叔恭残碑》,汉隶碑刻,此碑今称《汉沇州刺史杨叔恭残碑》。东汉建宁四年(171)七月六日立,隶书,碑残。
(资料图)
石原在山东钜野,清喜庆二十一年归马邦玉,后端方得原石。今藏故宫博物院。拓片碑身高存46厘米,宽57厘米,侧宽26厘米。碑阳文凡十二行,行字数不一,计71字。碑侧四行,凡20余字,剥蚀已甚。书法雅丽秀劲,结字工整,体势开张,书风古雅秀润;其碑侧题名更为疏宕萧散。
中文名:杨叔恭残碑
类别:碑刻
字体:隶书
建立时间:东汉建宁四年(171)七月六日
释解:
《水经注·济水》云:“大城(即沇州)东北有金城,城内有《沇州刺史河东薛棠像碑》,……次西有《沇州刺史茂阳杨叔恭碑》,从事孙光等以建宁四年立,……”此为有关《杨叔恭碑》的最早著录。有关此石的金石著录较多,主要有:清赵之谦《补寰宇访碑录》、沈西雝《交翠轩笔记》、张德容《二铭草堂金石聚》、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杨守敬《激素飞清阁评碑记》,现代张彦生《善本碑帖录》、沙孟海《中国书法史图录》等。
【赏析】:
淸方朔曰:杨叔恭残碑“书法古雅秀挺,有合《韩勅》、《史晨》二家意思”。《韩勅》且勿论,《史晨》则精细、森然,而此碑用笔并不太讲究,方者、尖者、扁者皆存,有的字起笔处甚至斜加一小撇,很似楷书中常忌的“钉头”。如“聿”字末横,“类”字“页”部首笔,“德”字首横笔,“焕”字大横笔等。汉代隷书用笔大都比较讲究,“藏”与“露”的结合,而往往又是“藏”多于“露”,此碑正相反,—露锋之处多于藏锋之处。因此,有些字虽也能给人苍劲古秀的感觉,但有的笔画则使人感到纤细、单薄,特别是一些大长笔,例如“士”字首笔,“也”字末笔,“宣”字末笔,“聿”字中间长笔,更暴露了它们笔单力薄的弱点。
杨叔恭残碑的结体倒是比较自然的。多数字是根据形体搭配笔画,左右结构的字扁一些,上下结构的字长一些,一般不太注重精心的安排。另外,有的字偏旁写得也较小,如“德”之“彳”旁,“城”之“土”旁,“焕”之“火”旁,突出了右半部分。
隷书的布白比较难,不仅点画与点画、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要气通,要保持它的完整性,还得要靠笔势、字势形成节奏韵律,在静止中表现出运动来,体现它的生动性。杨叔恭碑虽残,在布白上却有自己的成功之处。
局部高清
标签:
上一篇:莘庄镇沁春园三村开展“墨香童年,共画未来”暑期实践活动
下一篇:最后一页
新岚图FREE预计卖27-33万元!老车主“换新”不花钱